圍繞“五個一” 踐行“零距離”
淮海社區創新服務受點贊
我場社區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圍繞“五個一”工作實踐,踐行“零距離”服務,獲得了居民們的點贊。社區連續6年被集團公司表彰為農場社區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2月,被集團公司黨委授予江蘇農墾黨建工作創新工作示范點。
建立一本社情民意流水帳
2014年初,農場10個居委會,對全場2883戶家庭、6391人進行了入戶調查,了解每個家庭基本情況、職工子女就業情況、困難職工子女入學情況、特困職工致困原因、離退休老人生活質量等,形成專門的社區民情檔案,定期進行分析。實行定期按季幫扶,做到職工家庭遇到困難信息有人知、求助有人幫,并實行分級幫扶,使社區幫扶服務惠及更多的職工。去年,共救濟966人次,發放幫困資金23萬元,并爭取地方各級財政救助資金26.69萬元,為31戶52人辦理了城鎮低保,為78名重殘、特困職工辦理了專項補助。
成立一支社區志愿者服務隊
去年3月,社區在現有3個志愿者服務隊的基礎上,又成立了由40名大學生組成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組織他們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參與扶貧救弱、義務幫扶等公益性服務工作,培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和服務能力。在危房改造過程中,少數居民思想反反復復、患得患失,志愿者多次登門,宣傳形勢,講解政策,使計劃期內的危房改造工作得以在年內順利進行。在江蘇農墾首屆職工趣味運動會上,新成立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積極參與各個比賽項目的服務,運動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僅2014年,志愿者共幫助居民解決下水道堵塞、供水管破裂、樓房屋面漏雨,照顧生病老人,調解鄰里糾紛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500多件次,得到廣大職工群眾的認可。
完善一套多形式服務機制
社區不斷完善“一站式服務大廳”的服務項目和內容,還專門增設了“黨員服務崗”窗口,還將集中辦公的場部三個居委會分別下沉到各居民點,為各居委會新建了固定的辦公和活動場所,在各居委會建立“安全、穩定、信訪、民生、黨務”工作的“一崗五責”責任制,形成“層層分工、責任到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建立“居民小組、居委會、社區”三級民情服務網絡,推動全場社會管理服務由分散向集中、由粗放向精細、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確保居民群眾反映的訴求和問題事事有回應、件件有答復。
完成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實事
在場部各居民小區安裝了多盞照明路燈,積極配合供水部門完成全場供水管網的改造工程,為困難職工辦理社會低保、殘疾低保、困難職工進檔入庫管理等相關手續,積極推行居家養老服務。為219戶職工辦理了民建公助補貼,為173戶職工辦理了危房改造補貼。為10多戶家庭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80周歲以上的老人辦理了尊老金發放申請表,并辦理了領取尊老金的《一卡通》;為60周歲以上的老人辦理了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1800平方米職工文化活動中心項目均已完成地基打樁;場部社區公園也完成溝塘填平整理工作;分場社區給水管道改造工程仍在實施中。
舉辦一系列頗具特色的活動
經常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吸引眾多居民積極參與,已成立的腰鼓隊、太極拳隊、扇舞隊、舞龍隊、舞獅隊、糊船隊等眾多文體隊伍,長期活躍在農場各個活動場所,形成了淮海獨特的大眾文化、廣場文化。2014年,社區文體活動開展頻繁,組織職工積極參加農場舉辦的演講比賽、讀書月征文、環保月活動、送健康進社區、第八屆廣場文化節、江蘇農墾首屆趣味運動會等各項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社區文化生活,更凝聚了人心,同樣也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管理的認同感,同時也為淮海樹立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社區文化品牌。(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