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月征文
提 醒 幸 福
——讀《精神的三間小屋》有感
辦公室 馮惠珠
“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后,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人們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它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那時候我們步履匆匆,瞻前顧后不知在忙些什么……”。
我喜歡書籍中這樣溫柔清新的文字,讀著讀著,在滋養了心靈以后,如清風拂過面頰,連微笑都煥然一新。
我們在各樣的提醒中長大,提醒的主旋律大都是預防災難與困苦,我們被告知,避去苦難之后便是幸福。但大多時候,我們對苦難的感應遠遠超出了對幸福的感應,苦難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幸福卻從不曾那么清晰地顯靈。我們沒有時間停下來去思考為什么,因為我們總要睜大眼睛整戈待旦,自我預知、自我提醒,為應對災難做好充分的準備。
很多智者經常告訴我們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是的,若是像回答問題一樣,我也能說出個二三來,但在步履匆匆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從未特別注意過幸福來去的蹤跡。因為它總是悄悄地、靜靜地來到我們的身邊,沒有氣派的陣仗,也沒有華麗的外衣。所以,正在瞻前顧后的我們往往忽視了它的來到,錯過了與它交心的機會。
正如畢淑敏所說,我們需要提醒幸福,提醒別人、更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于在乎未知的苦難,不要一再錯過清新的風景。當種子回報了汗水,先不要急著去想可能的災年;當朋友歡樂地聚首,先不要過度憂傷稍后的離別……提醒幸福,當它成為習慣,我們便再也不會錯過那輛歡樂的金馬車,再也不用抱著干枯的“標本”回味、流淚、追悔。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平衡苦樂,用積極的心態來飽滿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