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現齡83歲,曾是農建四師的一名戰士。當兵前,我大字不識,是部隊用《速戰識字法》讓我學會了認字和寫字。自從學會了認字和寫字,我就嘗試著寫身邊的好人好事,向當時農建四師的《生產戰線》報投稿,由于努力,沒多久我就成了《生產戰線》報一名通訊員。那時的新聞稿件質量沒有現在高,只要寫寫人和事就行。如今的《淮海大地》報就不同了,不但新聞稿件質量高,而且版面內容豐富多彩。每次《淮海大地》報發到手,我啥事也不做,看報。通過看報,我看到了農場發展的大好形勢、看到了農場先進的科學技術。《淮海大地》報使我越看越上癮、越看越愛看,我常常拿我訂閱的《中國剪報》與其比美,發現她們各有千秋。
在152期《淮海大地》報上,編輯用整版集中宣傳了“走農場、看發展、促和諧”職工代表巡視感賦類的文章,大家把“喜看淮海新變化”的文章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看報的我仿佛身臨其中。報上說,農場的農業機械化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讓我這位曾經的拖拉機手無比興奮,想想那時的農業機械與現在的現代化機械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看到我場在太平鎮開辟第二戰場,就幾名管理人員在艱苦的條件下,用我們老一輩的農墾精神,自己接水通電,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硬是把4000畝七高八低的地給征服了,全面實現第一季種植就開花結果的宏偉目標。看著天大的喜訊怎叫我不感動呢。回想起1952年4月20日,我們部隊由海門三廠步行千里來到這蘇北大荒原,真是五岸六垛黃海邊,青天蓋蘆花,一望無人家,口干要喝茶,咸水難靠牙。那時的口號是“現在是:一張蘆席一把大鍬起家,將來是:家有電燈電話住上樓房。”讓我欣慰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曾經的夢想,在淮海早已變為現實。也讓我們這些有幸活著的老軍墾趕上了淮海幸福生活的末班車。
是《淮海大地》報讓我們坐在家中就能了解到農場發展的新變化。作為一名老軍墾,我要趁有生之年讓后代們知道淮海農場的奮斗史和發展史;要讓后代們知道什么是農墾精神;要教育后代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千萬不能忘本,要一心一意跟黨走,堅定不移在農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努力把淮海建設成省農墾乃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農場。順便寫首打油詩。祝《淮海大地》越辦越好,祝淮海的明天更加美好!
淮報淮報實在好,職工致富的法寶;
大好形勢頭版登,發展規劃早知道;
分場大隊照著做,不走彎路成本少;
作業措施一下達,施肥治蟲保壯苗;
科學種田常推廣,產量年年創新高。
職工爭相看淮報,年年盈余樂滔滔;
青年朋友看淮報,前進方向有目標;
社區居民看淮報,鄰里和諧吵鬧少;
家庭婦女看淮報,生活垃圾不亂倒;
淮報淮報就是好,祝你越辦質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