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總感覺童年時的冬天是相當寒冷的。每年冬天即將來臨時,心靈手巧的母親,會早早地為我趕制厚厚的新棉襖和棉鞋。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活物資匱乏,家里條件不好,但幾乎每年都能穿上母親親手制作的棉衣。冬天對于我來說,除了早上留戀那溫暖的被窩外,其他的時間還是快樂的。記得母親總是在我睡醒之前,會把早飯燒好,把棉襖棉褲拿過來,喊我起床上學。 想念兒時冬天的快樂,感覺那個時候才有冬天的味道。小時候的冬天一覺醒來,白茫茫的一片,大地銀裝素裹,好看極了,雪花晶瑩剔透,可美了。我們穿上厚厚的棉襖,棉鞋,帶上手套、帽子,圍上圍巾,一個個跑出來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偷襲灌別人一脖子雪,還有的偷偷吃雪嘗嘗味道,盡管天寒地凍的,可是一點也感覺不來冷,在雪地里到處玩耍,大人們則是掃雪,老人說這是好兆頭,瑞雪兆豐年啊。兒時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 冬天晝短夜長,上學,要起得很早,摸著黑我們就出發了。學校那個時候木制的窗子經常會透風,我們會用廢紙沿著玻璃和窗框的接縫處按壓嚴嚴實實。下課鈴聲一響,同學們撒歡地跑出教室。太陽底下,同學們擠到一堆取暖。跺跺腳,哈一口氣,喊著口令,擠到一塊。還有跨大步的,踢毽子的,丟沙包的,老鷹捉小雞的,滾雪球的,跑的上氣不接下氣的。這些有趣的活動讓我們不再感到寒冷。 難忘童年冬天的寒冷,也難忘冬天童年的快樂。(倪冬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