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到大年初一,爸爸媽媽就會領著我到奶奶家拜年。小鎮不大,路上都是三五成群的拜年人,平日里的拘謹和內斂,這一天就會變得熱情奔放,遠遠地打招呼,跑過來握手問候。即使是不熟的人,也會含笑致意。平日里有點小別扭的,這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時刻。
拜年中,我的衣兜總是被長輩們塞滿了各種零食,花生、瓜子、糖果、餅干,撐得鼓鼓的。有些長輩見我衣兜塞不下了,干脆給我一個塑料袋裝零食。拎著塑料袋拜年,就像沿街乞討的小叫花子一樣。最開心的是,有些長輩會在拜年的時候給我壓歲錢,雖然只是幾塊錢,對我來說卻是巨款。這些壓歲錢脫離了老媽的監管,純粹是我的個人財產。
按照我家的習俗,大年初二開始,就是鄉下親戚來小鎮拜年,小鎮的親戚組團去鄉下拜年,正月里的大吃大喝就此拉開了帷幕。
那時候舅舅們正身強體壯,表哥們也是血氣方剛。他們騎自行車帶著我們小孩子,浩浩蕩蕩地去鄉下親戚家拜年。年輕氣盛的他們在鄉間的小路上你追我趕,互相較勁,把自行車蹬得飛快,我們這些小屁孩在車后座嗷嗷歡叫。吹面不寒楊柳風,正月的陽光就像夏天一般濃烈。
歲月不饒人,后來,下鄉拜年的事情就落在了我們這代人身上。大家開著車去拜年,既有堵在路上的無奈,更有例行公事的應酬,拜年,不再是兒時那場熱鬧的聚會了。(王超男)
奶奶平日里都睡得挺早,只有除夕這一天晚上,她一定要在十一點之后才睡。當新年的鞭炮聲響起,她的電話鈴聲也開始此起彼伏,那是晚輩們打給他的拜年電話。接完這些電話,她才心滿意足地去睡覺。我們從奶奶的更可怕感覺到,要是哪個晚輩沒給她打電話,或者大年初一沒給她拜年,她都記著,也會悶悶不樂。 或許是年紀越大,越怕被人遺忘。
新年鐘聲之后的第一個拜年電話或者第一條拜年消息,必然是給心目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遠方的父母、愛人,或者是生命里的貴人。這是我們的第一反應,不用思考和篩選。就像新年里的第一聲問候和祝福,當然是發自內心的虔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情感也在變化之中。拜年,就是用有限的精力去維護珍貴的感情。那些在我們心里曾經珍貴的人,可能已經不在,或者正在老去,或者已經淡忘和舍棄。新年假期,是我們對人生的一次小結,而拜年,則是對生命中那些珍貴的人的肯定和思念。值得珍惜的人越多,我們的人生越充實、越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