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淮海多辦實事補齊民生短板.jpg](/upfile/2023/03/1679709001704.jpg)
日前,江蘇省淮海農場朝陽小區一條寬約3米左右的水泥道路旁,80多歲的居民徐福林豎起了大拇指:“路寬了,下水道通暢了,更主要的是小汽車也能開到家門口了,這多虧了農場黨委為我們辦了這件大實事。”提起這條路通、地下管網通的水泥路,老人家贊不絕口:“路寬了,心也寬了,我們出行也就更方便了。”
在農場資產經營部經理朱春森的案頭,我們看到了一張全年投資1000多萬元的為民辦實事工程,滿當當的項目清單上,有對渠星小區完成水泥駁岸320米,有對振興小區完成健身環形步道建設1600米,有對健康路實施綠化提升工程,有對振興小區公廁、景觀圍墻實施新建工程,還有一攬子危舊房加固修建計劃……
“為了解決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農場黨委通過調研,對農場朝陽、群樂、幸福、渠星等四個老舊小區約1.6公里長的道路進行了更新和拓寬改造,并且本著便民利民的原則,還將小區內的水泥道路岔成多條支道,連接到各家各戶的家門口。”朱春森說,“居民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作為二代農墾人,我們一定要為淮海的建設增光添彩。”
“我們渠星小區最東側一居民區的一條磚塊路改水泥路,當時設計的是2米寬,且緊挨著居民家門口,不僅人員進出容易滋生安全隱患,而且不便車輛通行。”說起為居民辦實事的案例,城東居委會主任沈曉龍最有發言權,“我在施工現場聽取大家的意見后,連忙找到領導反映居民的訴求,很快農場領導通過現場辦公,研究決定將道路又拓寬了一米。這樣居民滿意了,我的心情也跟著舒暢了。”
農場神禾路85歲的杜風英是一個孤寡老人,她居住的三樓屋頂經常漏雨,當下最需要的就是有一個安居之所。農場社區領導通過走訪得知老人的實際困難后,很快就將老人的屋頂修繕一新。“還是黨的干部好,自己買的房子還讓公家幫我修,在這個時代真是幸福!”杜風英感激地說。
隨著農場小城鎮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工居民到農場場部購房置產。只有少數居住的住宅區,硬件投入相應停滯,并且一到天晚,到處黑洞洞的,讓人感到與時代脫節。“我向農場建議,居民區和糧食場頭也要有個路燈,這樣大家晚上出行也方便。”淮海農場三十大隊職工代表、共產黨員胡道沂說,“現在項目已經獲批,農場將對住宅和場頭投資近百萬元,安裝400盞太陽能燈,從此我們夜間走路將迎來‘光明’。”
近日,農場工會與社區民政部門代表農場黨委,特意為農場城東居委會102歲的邱維珍老人,捎來生活用品,老人激動地說:“共產黨太好了,多次派人拿來禮品來看望我們,兒女們你們可要時刻感黨恩,永遠跟黨走啊!”當天,農場三位百歲老人均拿到了農場黨委送來的“溫暖”。
為民辦實事,實事為人民。近年來,淮海農場公司黨委通過制定為民辦實事清單,在廣泛征求廣大職工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堅持每年為轄區職工居民辦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實事好事,著力解決職工居民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不斷補齊民生短板,以優質的服務、過硬的質量,來讓一批批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地見效,從而贏得職工居民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