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大型風車搖曳下的果樹綠意盎然,“氧味”十足,緩緩流淌的鏡面上相映成趣。
這里,可以看鳥飛、聽鳥鳴,又是體驗現代農業生產場景和觀賞彩色苗木的自然之所。
這里,就是淮海資源開發管理中心140畝果園基地,一個瓜果飄香和修身養性的地方。
造濃生態綠色果品底色
進入夏至,這邊青紅相映早熟的黃桃、油桃已經采摘,批量銷往市場。而遲熟的湖景、錦銹、白鳳等品種已經“旺”了枝頭。為了打造品牌特色,果農們將一個個桃子用專用的紙袋包裹起來,讓桃子在特定空間里滋潤生長,免受蟲鳥的侵襲,讓著色更艷麗、品質更優良、口感更滋潤。那邊,占地近120畝的梨子在這里就有七八個品種,早熟的翠冠、翠玉梨已經“穿戴整齊”,遲熟的梨也經過一個個疏果挑選接受“檢閱”,不少愛吃翠冠梨的游客紛紛打探成熟時間準備下單,品嘗這第一口鮮味。放眼望去,成片的果樹沿河成蔭;靜心細聽,蟲鳴鳥叫,一幅綠水歡歌鋪陳在眼前。
基地負責人顧明輝帶著我們從西到東實地走上一圈,首先感受到果園基地土壤的松軟。“我們的果園主打生態牌,冬春時林間套種后秸稈粉碎還田,夏秋季林間生長出來的雜草不使用化學藥劑除草,全部用機械粉碎入土。生產資料統籌調配,使用農家肥和腐熟了的沼液,這樣土里腐殖質越來越多,最大程度發揮土壤自身的融合效力,土壤相應就變得松軟了。”顧明輝說,“優美的生態環境,這也是淮海果品好吃‘看得見’,能留住‘回頭客’的特色所在。”
孵化增值產業鏈條項目
如果說,品嘗了一些桃梨口感能讓你開胃的話,那“接二連三”借助果園打造多條特色增值項目,一定能讓你對這個地方和這里的產品情有獨鐘,忍不住就要成行前去打探。
今年來,該果園基地在提升果樹的品種檔次,通過嫁接淘汰了市場銷售不好的品種,讓市場來決定桃樹品種的布局。同時該基地在圍繞提升桃梨果樹的附加值,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姿態,開啟了試驗林下養雞,河溝養鴨鵝豚,大棚種植櫻桃西紅柿、水果黃瓜、三色彩椒,林地養羊等項目。
“單純靠果樹種植難以提升果品檔次,我們就充分發揮‘果園+’的效應,摸索嘗試多種林下、林間、林河的種植養殖項目,找出適合我們轉型發展之路?!鳖櫭鬏x感言道。
據了解,今年5月底,該果園基地首批嘗試購回了近千只雞鴨鵝豚進行分區域林下養殖,僅20多天,單只雞的重量就增加了0.3斤,鴨鵝豚更是增重1.5斤左右,禽類的活力和野性得到充分彰顯。
大棚種植是該基地進行產業拓展的一塊試驗田,嘗試種植的0.6畝水果黃瓜,目前已經銷售2200多斤,每斤2.5元的價格,每畝直接收入近萬元,更為關鍵的是,大棚的水果黃瓜仍在生長中,種植前景喜人。
培植農旅結合觀光品牌
淮海農場是江蘇省唯一一支整建制部隊創建的國有農場,農建四師暨淮海農場歷史陳列館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這里有省政府批準設立的農建四師紀念碑,軍墾文化歷史悠久。同時這里麥稻產業興旺發達,種子大米加工及正大豬業等龍頭企業進駐,“渠星”品牌大米、品牌大麥省內外聞名,盛產水生花卉,綠化苗木,大棚西瓜、韭菜、葡萄等水果。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淮海這個以“江蘇農墾搖籃”的身份在彰顯生態文明之美的同時,產業培育特色初顯,農旅結合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近年來,淮海緊扣紅色旅游和“產業興旺”潮流,精品展現農場特色和生態“果鮮經濟”等窗口,讓本地產品與紅色旅游“聯姻”,從而達到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不斷推動產業振興。
“果品會種不是真本事,你們還要借助淮海的軍墾文化和抖音、微商等平臺及網紅的力量會銷,讓果品及林下經濟緊扣互聯網的脈搏,讓這里每年成為‘網紅’們的打卡地?!被春^r場公司總經理張子平在現場為基地團隊支招。
站在“氧吧”似的林間,望著長勢喜人的果品,遙想著未來的發展,顧明輝對今后的產業興旺又多了一份信心。圖為碩果累累的淮海果園基地。(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