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進蘇墾農發淮海分公司農機創新工作室,迎面一字排開的9件專利證書十分引人注目。讓人高興的是,今年整個淮海(含農場公司2項)又有5項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1項獲得了外觀設計專利證書,還有2項發明專利正在審批中。一些特別實用的新型農機在生產上投入使用之后,不僅給生產上帶來了莫大的便利,而且也獲得了極高的收益。農機創新工作室已成為淮海分公司工會推行農機探索創新服務發展的一個新平臺和良序發展的新起點,助推了農機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淮海農機創新工作室由6名行業方面的老中青技術能手組成,并輻射整個淮海農機行業的技術管理人員,他們將農機創新與解決生產發展上的問題相組合,以問題導向來抓實用新型農機及其機具的創新。”淮海分公司農機服務中心主任陳士浩感言,“我們還將自身的創新技術通過對外協作,在主導整個農機創新的過程中,集成大中院校和機具制造領域廠家的技術,進一步尋求和優化設備,更好地服務和實施好技術創新。”
近年來,淮海分公司工會充分發揮農機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完善大型、新型農機及其機具的功能作用,運用好農機與農藝的完美結合,讓“藏糧于機”成為淮海發展的倍增器,有效促進了糧食的增產增收和節能降耗工作。
為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帶領組織職工廣泛開展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激發大家的奮斗熱情和創新活力,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走深走實。為此,淮海制訂了創新爭優一系列的激勵辦法,讓創新成為職工增加收入的另一項重要來源,從而提升農機創新工作室的凝聚力、創造力。自2018年以來,該農機創新工作室已經斬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證書13項,有20多人在專利證書中榜上有名。農機創新工作室的人才集聚,鼓勵更多有才華有本事的農機人員,在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和生產經營活動中一展身手,這一創新機制,也為企業培養和造就更多化“本土化的創新人才”。
“淮海農機創新工作室的最大特點與優勢,就是在明確好目標的基礎上,集中整合了淮海農機領域里最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展開集團攻關,破除條條框框和體制壁壘。”淮海分公司副總經理賀在利說,“讓專業的團隊干專業的事,分條塊進行集中攻關,使人才和技術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最優化的組合。”
淮海分公司工會扎實推進農機創新工作室的創建活動,著力將農機創新工作室打造成農機人才的“集散地”和培育人才的“孵化器”。根據農業生產要素的需求和農機發展的方向,一方面搭建好技術革新、農機創新、專利發明、節能增效等平臺載體開拓新方向,另一方面著力加強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盡早形成成果。如今,提升和豐富農機創新工作室內涵,展示好農機創新工作室品牌,已經成為淮海分公司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陸一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