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首詩,詩的名字如此地美妙,她叫做“青春”。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寫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是的,青春永遠是歡騰的、炙熱的、理想的,是用來奮斗的、揮灑的,不是用來揮霍的。此值“五四”青年節(jié)之際,“青春”正當時,“五四”精神依舊繼往開來,在此,吾愿秉持“五四”之精神,與君共勉。
“五四”之精神,一在愛國、“救”國:
曾記否,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為了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用熱血和生命,挽狂瀾于即倒,扶大廈之將傾,譜寫出了悲壯的青春之歌;看今朝,一批批青年志士,扎根于基層,投身在崗位,實干奮斗,空談誤國,和時代同頻共振,為新時代中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青春。
“五四”之精神,二在啟蒙:
“五四”精神孕育出了“民主”和“科學”兩個偉大思想,傳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進一步開啟了民智。青年是常新的,是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能彰顯積極性與活力的一支隊伍,需秉持五四之精神,破除自身的麻木和懈怠,培育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思考之能力,加強學習黨的新知識、新理論,從中汲取新智慧、新力量,并同部門崗位工作實踐緊密結合,學以致用。
“五四”之精神,三在致遠:
“五四”運動雖已往矣,但“五四”之精神仍在進行時和將來時中延續(xù),并不斷豐富和演繹出更加強大的精神內涵:青年同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同時代責任息息相關,時代賦予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青年人當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chuàng)造輝煌未來。
今,我之為軍墾后代,我之為淮海青年,當高舉五四之火把,常懷五四之精神,在黨組織的帶領下,迎著鮮紅的共青團旗幟,擔當著,努力著,踐行著,讓青春在團旗下高歌,讓青春在團旗下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