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在春耕。3月中旬以來,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春耕備耕也進入了關鍵時期。蘇墾農發淮海分公司第二生產區的干部職工搶抓農時,紛紛來到田間地頭,開展麥田施穗肥、秧畦平整開溝、防治病蟲害等工作……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正在淮海大地上徐徐展開。
秧好半年稻,為培育水稻壯秧,自3月20日以來,八大隊和九大隊便早早地安排農機駕駛員駕駛著北斗激光平地機,進行水稻秧田的平整工作。伴隨著農機具轟鳴聲,一塊塊秧田被平整得光滑整齊。
“北斗系統平地技術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平整度,讓麥苗在同一環境下生長,實現了苗齊苗壯,而且秧苗栽插后緩苗時間短,恢復生長快。”生產區副主任茆正海介紹說。
“嗡嗡嗡……”3月24日下午,在十一大隊的小麥田間,一架大疆t50無人機正在專業“飛手”的操控下,滿載50公斤小麥拔節孕穗肥,一趟又一趟均勻地拋施在綠油油的小麥上。
“拔節孕穗肥是小麥一生中增產最關鍵的肥料,對夏糧豐產豐收至關重要。”十一大隊隊長王平說,“去年我們大隊小麥種得早,莖蘗數足,我們將拔節孕穗肥用準用好,主攻小麥大穗和粒重上,這樣產量才更有保障。”
“當前氣溫回升,我們一定要到田里多調查,時刻關注苗情變化和病蟲害發生趨勢。”3月27日,該生產區主任翟學厚與技術員來到十大隊小麥田間,踏田查看小麥長勢長相,分品種、分播期、分區域仔細調查小麥群生育進程、雜草和病蟲害發生等情況,實現對小麥生產狀況的全掌控。
“今年小麥生產和氣候條件比較特殊,白粉病、莖基腐病、紋枯病等病蟲害即將進入高發期,我們要做到多跑、善看、勤思,時刻看住小麥病蟲害,對達到防治標準的田塊再考慮用藥,達到節本降耗的目的。”翟學厚對身邊的管理人員說。
春日勝黃金,農時不等人。下一步,第二生產區將密切關注天氣及苗情變化情況,持續做好應變技術措施的跟進及管理工作,為奪取夏糧豐收夯實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