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契機,再次翻開《明朝那些事》,塵封的記憶再次被喚醒,其實這本書已經(jīng)流行很多年,回想起大學(xué)時期沒有讀下去的原因,想來多少有些膚淺:語言的敘述過于直白,道理的闡明太過粗暴等等,而當(dāng)自己不再是住在象牙塔里的小姑娘后,也開始對生活、世界有了更多層面的思考,便又重新拾起了這本書……
《明朝那些事》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間的歷史。以史料記載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并且融入小說筆法,但又不同于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少了些莊嚴(yán)肅穆,用獨一份的詼諧幽默,向讀者娓娓道出這期間的歷史故事、人物,讓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或許,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歷史,我們無法給予最正確的評論,但卻能在回顧歷史、讀懂歷史中感受自己內(nèi)心的變化:比如我不再把歷史教條地分類到枯燥乏味的文學(xué)中,而是重新去審視她,甚至愛上她;比如歷史中的人物以他們的生存方式去適應(yīng)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有成功的,也不乏失敗的,而我也在讀懂他們中重新樹立起一些人生觀,價值觀,也更加意識到若能按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明朝的那些事兒,那些人讓我感受到了這個民族的堅毅和勇敢,這本書對歷史的尊重,對良知的期盼,對宿命的掙脫......也都將長久地影響著我,這一次,我想我一定會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