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6日,淮海分公司5.1萬畝小麥中的商品糧已全部運至供應貿易部和淮海物流園的倉儲區中。過程中,為了應對夏糧豐收后“溢”出來的小麥也有一個安全的倉儲場所,確保小麥的存儲安全,供應貿易部上下一心建設和改造了一批糧囤,為夏糧的顆粒歸倉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糧囤曾經作為過去小麥儲存的重要設施,近年來由于大型倉儲庫儲糧功能的提升和便利,極大地提升了糧食的安全儲存條件,因而糧囤也就漸漸失去了儲糧的主體地位。今年的夏收過程中,由于分公司極大地擴充了小麥種植面積,加之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升,淮海有限的倉儲資源已不能滿足糧食安全倉儲的需要,為此,供貿部本著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一切以糧食的安全倉儲為出發點,通過建成一批戶外的糧囤來破解小麥倉儲的難題。
為了建設好安全標準的戶外糧囤,供貿部對建設過程經過了精心的規劃,考慮到小麥儲存的特殊需求,在場地上選擇了空曠易排水的場所,在建造糧囤的過程中,底部通過將鼓風機吹落的麥秸和麥殼等廢棄材料再利用,形成一定高度的糧囤隔潮層,杜絕來自地下潮氣的回升通道和有可能雨水浸透帶來的安全隱患。建囤材料選用優質的鋼材網片,輔助于高密度的網紗和防水薄膜,這樣既保證了糧囤的堅固耐用。又增加了糧囤的通透性,防雨薄膜還能在雨時起了遮擋防雨作用。最后再在外層增添遮陽網,既防鳥雀,又保持通透,確保小麥在儲存過程中保持優良的品質和口感。
未來,供貿部在做好倉儲庫糧食管護的同時,也將繼續加強對戶外糧囤的管理和維護工作,通過定期檢查囤內溫度,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做好糧囤雨前揭蓋雨后通風等工作,不斷提升小麥的儲存效率和品質,為保障糧食安全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