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過后,萬物蔥蘢。在淮海農場三分場二十一大隊機插秧水稻田里,綠油油的水稻葉片隨風搖擺,看著這些充滿生機的秧苗,管田的陳老漢撫摸著臉龐開心不已。
7月23日下午,在成片的機插秧田間,一臺小型無人機在分場農業技術員張寶元的操作下迅速升空,通過視頻畫面,機插秧田間的長勢長相情況清晰可見。“借助無人機的視角,透過實時傳回的數據和圖片,可以看到整塊機插秧田南北秧苗長勢一致,沒有出現明顯發苗不足的現象。”張寶元欣喜地說,“長勢平衡是水稻增產最大的助力,看來這片稻田的產量穩了。”
過去,人們要查看田間真實的苗情,非要通過兩條腿到每一塊條田田埂上去踏田查看,才能看到田間真實的情況,如今,借助無人機的智慧巡田,甚至還可以通過高精度的多光譜成像技術,實時掌握田間作物長勢長相,這樣可以更便捷地指導農業實際生產,實現農田肥水管理的精細化管理,從而達到減少人工管理成本,降低藥肥的盲目施用,提升管理質效的目的。
“以前水稻田施肥或打藥時,車輛在田間的軌跡越走越寬,甚至因為行走過快還覆蓋了附近的許多秧苗,更想不到的是,由于車輛軌道讓車轍邊側的土壤突出而暴露在外,也為雜草滋生提供了充足的條件,而且高溫期間,人悶在機車里連續作業還容易使人中暑,非常麻煩。”操縱無人機的飛手姚大東感言,如今廣大機駕人員紛紛購置無人機大面積農田作業后,車轍沒了、雜草少了、人也更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