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老兩口住在低矮的磚瓦房中,蟲鼠成災,鍋臺上還時常爬滿了鼻涕蟲的印記;現在一家人居住在明亮的樓房中,頭十盆鮮花把二居室的居室打扮得更加漂亮,今年已經是75歲的李功發回憶起自己的經歷,不禁感嘆:“這才是我們盼望的小康生活!”
李功發是6年前在淮海農場南苑大酒店與400多戶職工居民,按照危房改造的程序摸鬮進行選房抽簽抽到的。“這么漂亮的樓房,我們只是在電視里見過,沒想到我家也能是這個小區里的一員。”李功發的妻子興奮地表示著當時摸到房子時的情景,“更沒有想到我們會帶著殘疾的女兒一起,享受著如今的幸福生活。”
智殘一級,如今已經51歲的李紅燕,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她,在20多年前與丈夫離婚后,又被父母接回了家。“看到女兒這般模樣,我在人們面前強裝笑臉,晚上陪著女兒睡覺時不知淌了多少淚水。”李功發的妻子說。
國家和農場出臺的政策,讓李功發一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我女兒每個月享受到650元的傷殘補貼,2017年農場又把女兒立為建檔立卡精準幫扶戶,并進行兜底幫扶,而我作為農場選定的監護人,每月還有130多元的服侍補貼,逢年過節還有慰問金、慰問品。”李奶坦言:“感謝共產黨和農場領導,要是在舊社會,有誰來管你呀,現在就是再苦再累,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家住城西居委會幸福小區的馬兆滿,今年50歲,幾年前,他妻子因事故去世,孩子進城務工,他本人也因患上了重病而致貧,沒有體力進行重體力勞動。為此,他一個人呆在家中很是無助。
據與馬兆滿結為幫扶對子的李愛蓮介紹,自打農場開展精準幫扶措施后,馬兆滿不但有我和農場領導與他“結對”,作脫貧致富的“向導”,并根據馬兆滿的實際,照顧性地給他安排了社區綠化環衛所門崗兼職保潔員的職位,他不但每月能領到2800元的工資,同時還居住到了單位門崗的漂亮房子里生活,逢年過節還有與之結對人員帶著禮品上門看望,這讓剛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馬兆滿很是欣慰。
近年來,淮海農場實施了一系列的暖心民心工程,危舊房加固改造,修繕老舊小區道路、路燈,為貧困戶翻新住房……并且老舊居民小區的道路拓寬了,新建了停車場,增添了健身器材,配置了居民娛樂室,讓社區的職工居民就近有了好去處,當然,老舊小區的面貌在農場領導的關注和居民的期盼中變得煥然一新。
在馬兆滿的眼里,其生活變化不只是眼前環境的改變,變化還更多地反映在人們的精神面貌上,大家在暢享著幸福生活的同時,對農場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希望。
前幾年,農場對老舊的幸福小區和群樂小區的250戶居民進行危舊房改造,讓住房和周邊的環境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現在農場對渠星小區沿河駁岸工程又開始興建,振興小區的環形塑膠步道又列上了議事日程……在農場的發展征程中,淮海的職工居民將收獲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