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星期日,在淮海的田間場頭、生產資料倉庫,到處呈現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各單位干部職工向科技要速度,把工作向前緊,把因新冠肺炎耽擱的時間給搶回來。
春節以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員居家隔離,絕大部分物流停運,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讓春耕備耕時間與往年有所推遲。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后,強烈的復工復產意識,讓淮海的廣大干群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地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在三分場社區22大隊6號田頭,一臺大馬力拖拉機在預留秧畦上直接耕地,三分場社區技術員孫海林告訴筆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做秧畦 比往年有所推遲,我們將耕前培肥創新為擺盤前培肥,培育壯秧效果一樣,但秧畦比往年提前3-4天做好。”
在大隊場頭,現代化的機械篩土成為越來越多大隊的選擇。七分場社區墾二隊副隊長陳海軍向筆者介紹:“今年因居家隔離等原因,篩營養土比往年推遲了,如果用人工至少要10天時間才能篩好土,于是我們選用機械,僅用一天半時間就篩好了土。”
當天下午,農服公司干部職工也在忙碌著,一輛輛滿載肥料的大貨車分流到各農業單位。該公司技術員葉國梁告訴我:“現在時間緊任務急,即便是星期天我們也不休息,保證貨隨到隨卸,確保春耕備耕農業生產資料及時供應。”(顧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