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海霞,今年48歲,是淮海農場一分場社區一大隊人,因為丈夫生了一場重病耗光了家中的積蓄。看到這邊正要讀高中的女兒,望著空蕩蕩的家,聯想起自己又無固定工作,又沒有一技之長,況且自己又患有雙腿性關節炎、靜脈曲張等疾病,一直以來讓我是欲哭無淚。特別是自丈夫去世后,家中就失去了收入來源,當時我根本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沒有了賺錢的本事,我們母女倆也就沒有了出路,我家也就成了單位的貧困戶。
由于農場小城鎮建設,單位老老少少幾乎都到農場場部去購房置產去了,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再說大隊距場部又要有10公里的路程,就是想打工距離又遠,又不方便。何況身體落下了病根,想找個收入好點的工作還真是不容易。
好在我家的情況單位領導都知曉,特別是我丈夫生病期間,為了扶我家一把,單位把糧食倉庫站崗的崗位騰給了我,令我每月有了300元的收入。還以優惠政策鼓勵我承租了10畝林地,又讓我在林地間栽下了樹,在林下套種麥豆作物,每年收種季節,領導還為我家聯系了收種的機械,說我不知怎么感謝才好。
為了幫扶我,自2016年起,我家還被單位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還特地安排了分場社區副主任張楠和大隊領導徐文凱與我結對,進行幫扶,讓我真是感激不盡。他們不時地到我家看望慰問,看到我雖然力氣小,但有管理的技能后,通過劃撥六七畝的拾邊隙地,無償讓我種植,特別有一次令我感動的是,當種植的水稻收割時,家中一時還拿不出支付收割的費用,單位還為我支付了600元的收割款。
孩子上學一直以來是我的心病,單位領導特地把我家的情況向農場工會匯報,隨即,農場金秋助學基金就幫我家解決了一大筆費用,同時更讓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經過農場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我的干勁也很大,終于在2017年底前成功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脫貧后的我,除了在田間做點勞作的死工外,其他都不擅長。又是農場工會的領導,看到月嫂工作目前市場上較吃香,工資收入也高,特地打電話來征求我的意見,并幫我申報了月嫂培訓班。我想也是,借助別人的照顧救濟,畢竟不是長遠之策,為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還得靠自己。于是就愉快地走上了培訓的道路,并且經過努力拿到了月嫂崗位技能證書。
在拿到證書的那一刻,農場工會的領導對我說,只要你心中有改變生活的夢想,以后的日子定會逐步好起來的。
是啊!感謝領導的牽線搭橋,有了領導的關注,我唯有像電視上習總書記說的那樣,擼起袖子加油干才是。